第327章 襄樊(2 / 2)

创业在晚唐 痴人陈 6471 字 3天前

「为何不来大营交令?」

黄巢摇头,不过还是帮李重霸多说了一句:

「都统,这李重霸大意丢了水师,肯定是怕你责罚所以不敢归营。但从他驻扎在岘山就晓得李重霸还是有将功折罪的心的。」

接着黄巢就解释道:

「我听附近的人说,襄阳左近就数有四山最为重要,向为形胜至高。这便是汉水东岸的鹿门山,以及西南的万山丶望楚山丶岘山。」

「这四山皆有其用,如能控制万山和鹿门山,便可直接扼住汉水,阻断南面的兵员丶物资支援襄阳。而岘山又是西南三山之首,踞此便可居高临下窥襄阳虚实。」

「所以李重霸至少这一点是不错的,能控制住岘山,这将极大帮助咱们攻破襄阳。」

王仙芝并没有多少愤怒,因为他实际上也只在乎老兄弟的数量,这才是关键,至于馀众,无所谓。

他沉吟了一下,忽然问道黄巢:

「老黄,你觉得咱们真的一定要拿下裹阳吗?」

黄巢证了一下,异道:

「都统,这个咱们之前聊过的。我们要是想进淮南,就需要有个根基,不然咱们根本没办法保证军纪,而没有军纪,咱们就算进了淮南也没办法站稳脚跟。」

「咱们现在从中原包围圈跳出进入到襄樊地区,这里正适合作为咱们的根基。」

「襄阳处在天下之中,南通江汉,东接汉口,北上中原丶洛阳,西去长安丶汉中。从襄阳向南,沿荆山丶大洪山之间的宜城通道,一路可到荆州,进入广的江汉平原,直抵长江。」

「再往西扼守夷陵,锁住三川的东门户,三峡。」

「如此整片江汉平原就能归我所有。」

「而从襄阳向东,北有桐柏山,南有大洪山,中间穿越随枣走廊,趋安陆,达汉口,直抵长江,如此顺流直下,高屋建领,直趋扬州。」

「至于来自北面的威胁,同样可以应对。襄阳之北,便是南阳,从这里可趋东都,又可从武关道进入关中,可以说彻底抵在朝廷的心腹。」

「如此,大业如何不可成?」

黄巢说的这些,王仙芝当然晓得,毕竟之前黄巢就说过了,可此一时彼一时,这几日就是攻打樊城,因为守军死战,底下人都开始怨声载道。

这帮乌合之众就是这样,就是直肠子,要不打呆仗,要不就是一点硬骨头都不愿意啃。

之前葛从周拦的几个小帅都是因为这个,认为樊城都那麽难打,襄阳岂不是更难打?何必在这里费劲,尽快突围到长江,直接向东杀到扬州才叫好。

其实王仙芝也有一点这个心思。

那就是黄巢说的都对,襄阳的确是天下一等一的形胜要地,但也正因为此,朝廷如何能坐视不管?

首先就是襄阳是鄂州的屏障,一旦襄阳丢了,那南面的鄂州肯定也守不住。

而鄂州位于长江中游,一旦不守,朝廷东南半壁也恐怕守不住。更不用说,按照黄巢的方略,

要想守鄂州就必须拿下南阳。

可南阳直接威胁两京,朝廷肯定会调集天下兵马前来攻打。

草军好不容易习惯了游战,一旦坐下来,岂不是要被合围在襄阳?

所以王仙芝就是在考虑这样的风险。

就在这个时候,一直沉默的军师尚君长笑着打破了王仙芝的思考,说道:

「都统,老毕从新野那边拷到了两条情报,我觉得可以和眼前局势一并参详一下。」

王仙芝看了一下毕师铎,问道:

「老毕,你这有何情报怎麽不早说?快快讲来!」

毕师铎也郁闷,一进来就是黄巢先说,他如何敢打断黄巢的话?现在草军中,这黄巢的势力和威信已经都和王仙芝差不多了。

他也不敢回嘴,乾笑着说道:

「咱的人在新野伏击了一支忠武军的骑队,其中掠得了一名随军的幕僚,从他嘴里得知,咱们尾巴那边的崔安潜要被撤换了,上来的就是之前的宣武军节度使王铎。」

「此外,还有一条消息是关于保义军的,说那个赵怀安得封寿丶光丶庐三州节度使,据说都快要返回光州了。」

听了这话后,王仙芝脸拉得老长,训斥道:

「这般要紧的事你就应该第一时间告诉我!」

旁边黄巢听了这话颇有点尴尬,这意思是李重霸损兵折将的事不重要了?

那边毕师铎不敢说话,王仙芝忽然问旁边的军师尚君长:

「军师,咱们之前在汝州俘虏的那个刺史叫什麽的?」

尚君长连忙回道:

「叫王缭,就是那个王铎的弟弟。」

王仙芝恍然,拍了怕腿,对旁边的黄巢道:

「我说怎麽听这个王铎的名字耳熟呢,原来是从这王处听来的,说来这人是真孬种,反倒是那个守城大将算是个好汉了。」

「不过也难免,毕竟读书人是这样的。」

说着,王仙芝对黄巢意有所指:

「老黄啊,晓得你对文人敬重,也爱延揽,但兄弟说个掏心窝的话,这些人趁早杀了,不然后面迟早误了你。」

黄巢心里不舒服,这个冒牌王仙芝现在倒是有威望了,但他难道觉得自己是不需要咱了?

他忍着怒,压着声音道:

「晓得,我找这些人也是为了弄清裹阳虚实,这样也能少死点兄弟。」

可王仙芝紧接着就摇头,抢断道:

「这裹阳不能打了,咱们把附近的票帅都收拢收拢,向东打随州。」

黄巢懵了,他刚刚讲了那麽多,难道是讲废话吗?占据囊阳,好处极大,坏处极少,为何不打?

他一直在强调,草军现在的军纪已经到了他也抓不了的程度了。

毕竟他们流动作战,肚子都吃不饱,哪里管得许多?不过有钱的没钱的,都掠了再说。

没有稳定根基,不能从流动转为阵地,军纪就没办法保证,草军就只能沦为草寇。

那当年「均补天平」的理想就只能成为泡影?

等等?这个王仙芝不会压根就没想过这事吧?

这一刻黄巢有点怀疑,自己顶此人代替老王,这是真的正确吗?

如果那个时候,他就同意分家,自己带着愿意追随自己的草军打出去,打出一片属于天下人的「均平之世」,那样的结果会如何呢?

黄巢沉默了,那边王仙芝倒是自己补充解释了下:

「那赵怀安要回光州,这狗贼肯定是要发兵来打咱们,咱们现在趁着他还没准备好,先下手为强!如今咱们兵强马壮,先灭了保义军!」

在场几个人都不说话,因为说实话,相比于去打精锐敢战的保义军,他们还不如去打南方的郢州呢,鄂州呢,那边至少富饶啊。

最重要的是,他们有信心打赢。

看到几个人不说话,王仙芝的脸色有点阴沉,正要再强调,旁边的黄巢忽然说道:

「都统所言甚是,那保义军的确是强敌,是得先打这个赵怀安。不过都统,咱们这麽向东,必须要翻越桐柏山丶大别山。」

「在山区我们十万大军补给不便,就算随行携带辐重也不便运输,而且,保义军要想阻遏我们,随便在大别山某处扎一寨,咱们就过不去。」

「所以,我建议,咱们整兵南下,再向南面的郢州,一路南下攻打鄂州,蕲州丶江州,一路杀到庐州去。到时候有大江为依托,咱们补给方便不说,还能趁机打通进入扬州的水路。」

那王仙芝看着黄巢,默默不语,忽然笑了一句:

「还得是老黄你啊!」

「行,就按你说的办,咱们二打郢州去,这一次继续让李重霸做前锋。」

「这一次要输了,他也不用再回了,咱们草军不敢要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