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192【病虎】
京城,皇宫,御书房。
「这个薛淮……」
天子将范东阳派人送来的密折放在案上,似笑非笑道:「倒是有几分手腕。」
虽说他并未表现出兴高采烈的神态,但是在场几位重臣都知道天子已然龙颜大悦。
范东阳深谙圣意,他才刚刚从扬州启程,便让人快马加鞭将密折送呈御前,这封密折最大的作用是向天子证实两淮盐案的详情,证明薛淮等人并未欺上瞒下,许观澜等一众贪官豪绅确有侵吞国帑之举。
而他即将带着近千万两赃银返回京城,这笔银子足以解决朝廷眼下的难关,让御书房内的天子和诸位重臣能过一个舒心喜乐的年节。
「陛下圣心烛照,慧眼识才。」
宁珩之率先开口,沉稳且毋庸置疑地说道:「昔日薛淮以弱冠之身掌盐政监察之职,臣尚忧其少年轻锐,恐经验不足。今日观范左副奏章回禀,方知陛下高瞻远瞩委任得人,臣远不及矣。」
次辅欧阳晦不甘落后,连忙奏道:「此案牵连之广积弊之深,为开国百年来所罕见。薛淮以雷霆手段于纷乱中厘清线索,短短数月便将为首巨蠹一举拔除,追赃数目之巨震动朝野。且其善后处置条理清晰,盐政改革更是为日后税赋开源立下根基。若非陛下独具慧眼,破格简拔此等干才,焉能得此破冰之效?陛下识人用人之明,老臣拜服!」
礼部尚书郑元亦赞道:「如今近千万两实银解入国库,非但去岁亏空得以弥补,更有馀力充实府库以应国需,此皆陛下圣心独运之功,两淮官民莫不颂扬陛下恩德!」
一时间,御书房内颂圣之声盈耳。
天子静静听着,面上依旧是那丝似笑非笑的神情,心中却已是一片舒爽。
这些重臣的奉承恰到好处,不算夸大其词更没有脱离事实,薛淮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臣子,但是如果没有他的破格提拔和赏识信任,薛淮能成为十六岁的探花丶十九岁的扬州同知和肃查盐政钦差大臣?
天子相信朝中有不少人能做到薛淮当下的成就,他们只是没有这个机会罢了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最让天子满意的是范东阳的密折中,关于他和薛淮私下对话的记录。
「此身愿为陛下手中冰毫,点破浊世沉疴!」
这是薛淮当时对范东阳斩钉截铁的回覆,浊世二字依旧显出几分年轻人的锐气和稚嫩,换做其他重臣包括沈望在内,都不会在代表天子的范东阳面前如此形容——若煌煌大燕是为浊世,天子岂不成了昏君?
范东阳并未帮薛淮隐瞒,而天子亦不曾因此动怒,薛淮这一年多来带给他很多惊喜,最重要的是这次他查办两淮盐案给国库带来实打实的进项,更让天子名正言顺地直接插手盐政,因此所谓浊世在天子看来只是年轻人忠心耿直的表现,愈发显得珍贵。
这时御书房内逐渐安静下来,天子便温言道:「诸卿言过了,此事功在朝廷,利在社稷。」
「陛下圣明!」
众臣齐声再拜。
天子唇角勾起一抹细微的弧度,悠悠道:「众位卿家,先前薛淮在奏章中禀明江苏巡抚陈琰曾阻挠他查办不法豪族,此事涉及江苏一地之安稳,朕当时搁置下来,如今范东阳在奏章中证明确有此事,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置呢?」
此言一出,御书房内暖意融融的气氛瞬间凝滞,仿佛寒霜突降。
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首辅宁珩之。
江苏巡抚陈琰乃是宁珩之的同年兼同乡,两人的关系无需多言。
欧阳晦眼底精光一闪,这段时间他愈发能够感受到天子对自己的冷淡,虽说他多半无望再进一步,却不想遂了宁珩之的意,哪怕只是恶心恶心对方,至少也能排解一番心中的郁气。
站在他身后的内阁大学士孙炎当即上前一步,躬身奏道:「陛下,陈琰身为江苏巡抚,代天巡牧一方的封疆大吏,本应励精图治为民请命,然其不思报效皇恩,反与许观澜丶刘傅等奸佞沆瀣一气,竟公然调兵围攻钦差。此等行径性质之恶劣,远超寻常贪墨,若非薛淮秉性刚直丶陛下洪福庇佑,几使我两淮盐政整饬之功毁于一旦!」
殿内诸臣无不屏息,皆感事态陡然升级。
沈望若有所思地看了欧阳晦一眼。
春闱舞弊案之后,欧阳晦和孙炎沉寂了很长时间,沈望可以理解前者憋屈愤懑的心情,但他并不认为后者此刻跳出来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想靠攻讦陈琰来动摇宁珩之的地位几无可能,而且皇帝未必是真心要治罪陈琰。
天子端坐御座之上,将视线投向一直沉默的宁珩之,问道:「元辅以为,孙卿家所言如何?」
压力如山,全在宁珩之一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