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黄尊素和杨嗣昌互相对帐
一辆驷马高车在京师通往滦州的官道疾驰着。
这辆马车跟以前的驷车不同,虽然也是四马拉乘,却是四轮,前两轮偏小,后主轮很大。
车身长,长方形,两边有车窗,车顶圆弧有檐。
马车前面有二十馀骑,锦衣卫侍卫司军官。
后面是六辆马车,两辆四轮,四辆两轮,再后面是二十馀骑锦衣卫军官。
黄尊素和杨嗣昌坐在驷车里,十分悠哉。
「子微老弟,你倒是见机快,京师浪尖风口上,你却跑去巡视关宁和开平,躲个清静。」
杨嗣昌哈哈一笑,「真长先生说笑了,军机巡视各制置司,是皇上定下的规矩。真长先生年初时不也巡视过一回吗?现在是轮到杨某,可不是杨某故意申请。
要躲清静,也是跟真长先生学的。」
黄尊素年纪比杨嗣昌大,海内声望也比杨嗣昌高,但是人家科试资历比黄尊素深。
黄尊素是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土,那年他三十二岁,已经名孚江南。
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土,那年他二十二岁。加上他父亲杨鹤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土,父子两进士,一时轰动天下,成为湖广士林翘首。
黄尊素哈哈一笑。
杨嗣昌问:「真长先生,令郎这次不跟着去秦皇岛?」
「我家大郎准备报考国子监太学,不能耽误。」
「太学?
皇上下诏,改制国子监。国子监以为高等教育官衙,分设太学丶国子学和四门馆,太学为三者翘首,录取最为严苛。
令郎志向高远,果真是虎父无犬子。」
按照朱由校制定的大明教育改革,国子监类似于高等教育部,专司高等教育管理。
国民基础教育由制置司学政厅负责。
技能教育由经济厅丶煤铁局丶盐务局丶兴农局等事务部门出钱创办,学政厅统一代管,负责招生丶学籍丶师资丶教育大纲以及日常管理。
国子监改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后,把此前下属的太学丶国子学和四门馆剥离出来,单独成为三家不同的高等学府。
四门馆以文史为主,国子学以理工为主,太学则是综合性,文理兼修。
目前面向全国各地秀才和童生招生,一般由制置司或兴明会在地方主持。
目前设京师丶滦州丶西安丶南京丶上海五个考点,地方选拔招录的学子,进到京师后再由三家统一考试,分别录取。
说到子女优秀,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嘴角上扬挂笑,八十斤的重锤都压不下。
黄尊素嘴角如上弦月,眼晴的得意都要溢出来,偏偏一副天高云淡的样子,授着胡须说:「犬子愚钝,只是多了些勤奋而已。」
杨嗣昌眼睛转了转,把话头引到正题上。
「真长先生,你是浙东人,与江南苏松很近,那里的士林缙绅,真的如此不堪吗?」
黄尊素授胡须的手定住,叹了一口气:「极富则极尽奢靡。
江南富庶,物产丰富。可是人心贪婪,永无止境,有些士林缙绅,为了获取更多财货,敲骨吸髓,巧取豪夺,在所难免。且他们高高在上,嘴里喊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自己却欺男霸女,坏事做尽...」
顿了顿,黄尊素继续说:「大部分士林缙绅,累世荣华,一出生就享不尽的富贵,忙着吟诗作词,听曲观舞,产业庶务交给下面人打点。
或族人亲戚,或管事幕僚,这些人多豺狼之心,打着主家的旗号,极尽盘剥敲诈之事...侵占田地,私涨田租,质押放贷,典妻卖女,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。
这些帐不仅记在那些管事头上,也记在主家的头上。
这次江南佃户奴仆暴动,首先死的是那些作恶多端的管事,士林缙绅死伤惨重,多半是被牵连,跟着一起殉葬。
不过皇上说得对,你享受了血肉供奉的荣华富贵,就得承受它的反噬。」
杨嗣昌说:「真长先生,杨某觉得,这次佃户奴仆暴动,是不是操之过急?」
有心人都有数,这次江南遍地开花的佃户奴仆暴动,就是皇上早早策划的燎原计划。只是很多人没有想到,这个不起眼的计划,杀伤力如此之大。
在这次风暴中被摧毁的江南士林缙绅,几乎是去年冬天两大案,以及今年南闱舞弊案法办的总和。
「没错,此策是一把双刃剑。
快刀斩乱麻,用着痛快,可是它坏了纲常礼法,乱了彝伦秩序,这可是犯大忌的事。」
杨嗣昌点点头。
没错,佃户奴仆暴动杀管事主家,不管怎麽说都叫犯上作乱。
今天可以杀管事主家,那明天是不是冲击官府,推翻朝廷?
「真长先生,既然如此,皇上用此策时,为何不劝劝皇上?」
黄尊素笑了笑,「科场前辈」在想法子向自己套取皇上的心思。
不过他没有藏着掖着,坦然道。
「皇上站得比我们高,想得比我们远。
皇上这次坚持用此策,以我的妄自揣测,大致原因有三。」
杨嗣昌连忙拱手道:「还请真长先生赐教,不吝指点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