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其一,江南士林冲击棉纺厂,彻底惹恼了皇上。皇上决定雷霆一击,一了百了,不想再拖延下去。
看来看去,此策最狠辣不过,能让数百家士林缙绅一夜倾覆,其二,据冯梦龙丶刘国华在江南,通过新明通讯社,以及文化宣讲队等渠道了解,南直隶丶浙东等地,士绅人家与佃户奴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。
今年不爆发,明年就会爆发。
依照皇上的脾性,他宁可主动引爆,也不愿让这颗震天雷被敷衍下去,不知道什麽时候爆。」
「对,皇上脾性如此。主动引爆,可以做好应对措施,还能用这颗震天雷去炸设定好的目标,比如这次的江南士绅..:」
黄尊素说:「其三,我们分析东南士绅主家和佃户奴仆的关系,为何如此紧张?」
「原因很不少,但杨某认为,真长先生此前的几点,是最关键的。」
黄尊素摇了摇头:「子微,还有最关键一点,我还没有说到。而这一点,正是皇上要坚持用此策打击江南士绅的根本原因。」
「真长先生,哪一点?还请赐教。」
「子微,你刚才说东南士绅主家与佃户奴仆关系紧张,其中原因有很多。
除了我刚才所说的之外,深入分析还有南直隶浙东等地,工商大兴,经济活跃,佃户和奴仆比其它地方更能找到养家糊口的门路。
但是缙绅世家们却不愿意放任这些佃户和奴仆离开。缺少劳力,他们就算拥有万亩良田,千亩桑林,也产不出一粒米,一根丝。」
杨嗣昌兴奋地猛地一拍大腿:「原来如此,我居然一时没有想到。」
那些士绅常常标榜耕读传家,你真以为他们下地干活?
人家要专心读书,游学交友,抬高声望...下地干活这些苦活,肯定是家里的佃户和奴仆们去做。
你对佃户奴仆们好,比对你们家耕牛驴子还要好,可人家不是牲口,是人。
在湖广丶中原丶淮西等地,外面机会不多,只能老老实实待在你府上当佃户奴仆,养家糊口。
可东南繁华,花花绿绿的世界,谁不迷糊?而且外面的机会那麽多,为什麽要待在你们家给你当牛做马?
以前朝廷制度严,出门百里需要户籍纸和官府证明。
嘉靖万历年后,缙绅世家为了更好地做生意,基本上干废了那些陈规旧俗。带来的后果是百姓们出行也简单了。
又不是从南直隶去京师,就在附近州县找活干,抬腿就去了。
佃户奴仆想出去闯闯,寻找更多的机会。缙绅世家却说,你们不能走,走了谁给我做牛做马挣钱?
于是矛盾开始激化,越演越烈!
主家欺压佃户奴仆,只是一个火引子。
黄尊素继续说:「随着经济发展,各地开设的工厂日渐增多,需要的男女劳力会越来越多。
很简单,比如滦州煤铁局,几个铁厂丶煤矿和机械制造厂,吸纳了近十万男丁和上万妇人劳力;上海棉纺一厂建立,能吸纳近万妇人和上千男壮劳力...
这些劳力从哪里来?」
杨嗣昌答:「真长先生,果真如皇上所言,生产力必须有新的生产关系,经济发展必定推动新的社会关系。
此前皇上说,堵牧子在上海开工厂,我们与江南缙绅世家,必定会有一战。
但是杨某还在想,发生利益冲突是可能的,但不至于开战吧,现在看来,还是皇上明识万里,早早看透了一切。
新政要大兴工商,推动经济发展,增加财富,利国益民,首先第一个冲突就是抢人。」
「是啊,争夺人口。这不仅关乎着皇上新经济方略的成功,也关乎着新政的成败。」
「真长先生,如此严重?」
「子微,你要这麽想。天下佃户丶奴仆数以百万计,他们要是继续依附缙绅世家养家糊口,你说他们会站在哪一边?
如果他们进入工厂丶农场,在皇上新经济方略下,不仅养家糊口,还能过上比以前更富足的日子,你说他们又会站在哪一边?」
杨嗣昌一脸的敬佩:「真长先生一番点拨,让杨某对皇上的深谋远虑,又一次心服口服,皇上坚持此策,就是要抢先下手,争夺这些人口,把这些青壮劳力拉到我们这一边来,为新经济方略和工业大革命做准备。」
可是兴奋一会,杨嗣昌又陷入疑惑。
「真长先生,要是把江南青壮劳力全拉到工厂去了,那江南富庶田地岂不是要荒废?田地荒废,每年数千万石的粮食怎麽办?
工厂可种不出粮食来。
「不要慌。
如皇上所言,这是一场博弈。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东南富庶田地荒废,皇上要逼缙绅世家服软,拥护他的新政,交出一部分田地山林..:
皇上也想好了几个应对的法子,一是科技兴农,提高耕种效率,二是提高百姓福祉和卫健条件,降低婴儿死亡率,延长寿命,使得人口增多...」
两人在马车一路交流,都觉得受益匪浅。
杨嗣昌在军机处里负责军事后勤,同时协助组织工作。
黄尊素在军机处负责政治和经济新政,同时军国事重大方略,朱由校会预先跟他讨论。
侧重点不同,从朱由校那里学到的东西也大不同。
这次一路交流,都给两人推开了一扇窗户。
这天,马车突然停了。
「怎麽回事?车为何停了?」
军官在马车外面禀告:「黄先生,杨先生..: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