骄骄以前念过体校,一样的年纪,也在上初中,但她比瘦小的宁宁却要高了一大截,她说这是因为她每天运动,她长得高,身板壮实,连学校里的男孩子都不敢欺负她。
两个外表截然不同,但天性活泼好动的女孩子成为了朋友。
骄骄学的是篮球,她有天赋,来普通学校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小腿受伤,教练说她以后很难成为顶尖的运动员了,骄骄很好强,她没法接受,所以决定放弃篮球。
但宁宁很不可思议,她认为,运动是为了快乐,怎么是为了成绩呢?
两个女孩子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。
看到宁宁被骄骄鼓励,鼓起勇气,跟父母说自己想去体校的时候,小兰和小安都高兴地拍起了手,“真好!宁宁肯定可以打好乒乓球!”
但事实上,故事的情节并不像是两人想象的那样。
宁宁在骄骄的影响下,进了体校,选择了和她一样的篮球,但她在这上面没有天分,不止没有打好,甚至还在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中,渐渐失去了对运动的爱好。
看到她练习到深夜,但第二天还是被对手惨败时,两个排球队的姑娘都哭了。
“宁宁怎么这么惨啊……”
惨的,让她们俩想起了自己,刚来体校的时候大家都是这样的,拼了命的练习,但一次次被打败,哪怕是现在,在那些天才和前辈的光芒下,她们俩仍然只是个小替补。
她们都想过放弃,也害怕宁宁放弃。
此时的骄骄,在宁宁的鼓舞下,也回到了体校打篮球。
正如宁宁鼓励她一样,她此时也给了宁宁建议,两个女孩子在夜晚的训练场打到筋疲力竭,像最开始认识那样,肩并肩坐在篮球架底下,聊了很久很久。
第二天,宁宁放弃了不适合她的篮球,回到了她曾经最喜欢的乒乓上。
后面的故事当然是渐入佳境。
坎坷是短暂的,努力是长久的,宁宁在乒乓球上越打越好,最终和登上世界舞台,彼时的骄骄,和小腿的伤痛抗争着,战胜了被教练断言无法成功的那个自己。
最后一幕画,是两个长大后的女孩,笑容灿烂高举金牌的样子。
小兰翻过最后一页,看到雪白的封底。
小安吸着鼻子,刚才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,她样子都哑了,瓮声瓮气地说:“她们真棒!”
“嗯!”小兰小人书翻过来,再看到封面上的画,她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——扎着马尾辫的宁宁拎着天蓝色的球拍,短发的骄骄伸手搭在她肩膀
上,抱着篮球笑的样子。
她小心翼翼地摸了下封面,决定道:“我以后要更加努力的练习!”
“还有我!”小安被两个小主角震撼到了,她握起拳头挥了挥,坚定道:“以后我周末不出去玩了,我要多训练,以后,我也要像宁宁一样打到世界比赛上!”
两个女孩子对视一眼,就像封面上的宁宁和骄骄一样。
……
这股宁宁和骄骄的风,悄然无声地刮了起来。
闻慈远在白岭,她感受到这场风的涌动,是她又接收到了许多封来自远方的信,笔迹大多数都稚嫩,不是成年人写惯了的字,而是像半大孩子一样,总有些横平竖直的执拗。
其中有一个信封里,还塞了两张不同的信纸。
她拆开信,发现是省委体校的两个姑娘,因为是好朋友,所以一起给她寄了信,说她们也是打排球的,特别喜欢宁宁和骄骄,以后会更加努力,像她们俩一样厉害优秀。
闻慈看完信,心情也愉快得像插上翅膀的纸鸢,轻飘飘地飞起来。
她特意给这两个女孩子回信。
“感谢你们的喜欢,只要你们相信,宁宁和骄骄就是真正存在的,甚至于只要你们想,每个人都可以是宁宁或者骄骄。加油,我会关注你们的比赛的。”
在末尾,她手绘了两个手牵着手的小女孩,那是刚认识时的宁宁和骄骄。
接到信的小兰小安怎么激动暂且不提,闻慈还收到了一封教练的信。
对方特别邀请,她去省委体校参观篮球队,他们篮球这两年的训练也有很大进步嘛,是很值得一画的,闻慈郑重感谢了对方的邀请,但同时也婉拒了。
一本《乒乓》,已经把她想表达的表达完了,再画一本体育竞技,也没有新意了。
一封封信流水一般寄过来,闻慈挑着部分回信,光邮票都花了好些钱。
哪怕她没说,电影院其他人看着这邮递员天天来报到的架势,哪还有不明白的?但这回的风头不止是闻慈的,苏林出小人书的事大家也知道了。
大家最开始还不敢信,一问,他就涨红着脸点了头,“运气好。”
整个电影院都沸腾了。
孙大妈拍着大腿呐喊,“这是咱们电影院人杰地灵!”
售票员磕着瓜子儿,笃定道:“白岭市头一份儿!”
林姐激动地直拍俩美工肩膀,“明天市先进集体,肯定有咱们单位一份儿!”
连魏经理都觉得孙大妈说得没错,整个白岭市,普通文化类单位,今年的业绩都没有他们一影院出挑,她特意托人买到两本小人书,去了趟文教局送给局长。
两本小人书,加起来六毛钱,文教局长给她拿了钱,魏经理也没推脱,收下了。
文教局长笑道:“今年你们单位,风头正盛啊!”
……
闻慈的风头,还真没出完。
七月初的时候,乌海青给她来了信,虽然语言经过他的笔下,总有种夸大其词的感觉,但大体意思是:《乒乓》首次印刷大获全胜,已经着手第二次印刷。它最近在省城引起了轩然大波,重要原因是因为,有位体育界名人意外看到了这本书,后来表示“这是首次将目光投向体育运动,是一次值得纪念的创举,”所以,它一炮而红。
一炮而红?
闻慈看到这个用词,感觉十分的不真实,什么样的红能叫一炮而红?
她给乌海青寄去一封信,感谢加询问,过了几天,回信就“一炮而红”这个形容,给她进行了一番可量化的表达——《乒乓》已经开始二次印刷,这一次,足足印了一万本!
他的语气还犹嫌不足,“我们主编太谨慎了,还是印得不够多。”
乌海青这封信,还透露了一个爆炸性消息。
因为《乒乓》在题材方面的独树一帜,闻慈荣获新秀名号,入了很多人的眼,今年的全国小人书展览会,主编决定给她一个名额,等七月份,她可以带着《乒乓》去参加。
闻慈可以去首都了!
第110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