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3章 打造战船,剑指日本,东北爆兵,宝钗有喜
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,裹挟着贾宝玉藏进了深山老林,大乾官府自然抓不着他们了。
毕竟在这个皇权不下县的时代,由官府亲自治理基层的成本,实在是太高了,高到了大乾朝廷无力承受的地步。
故而只要你甘心做个山林野人,即便是贵为大乾天子的李崇,也拿你没有任何办法。
虽然抓不到跛足道人和头和尚,虽然找不到贾宝玉,但不管是皇帝李崇,还是贾府众人,该过的日子照样还得过。
若不是为贾母守丧的缘故,贾环和贾琮这会儿已经该议亲了。
而贾兰今年已经八岁了,自古男女七岁不同席,贾兰都这麽大了,他只是李崇的假子,又不是皇帝的亲儿子,让他继续住在皇宫里,便有些于礼不合了。
故而李崇下旨,让贾兰回荣国府居住。
至于往后,贾兰是从军博爵位,还是读书考科举,便要看他自己的选择了。
反正在贾兰离宫之时,李崇曾召见了他一次,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贾兰,他这几年的父皇不会白叫,他娘李纨这几年也不白伺候,等他十五岁之时,自然会赐他一份前程。
当然,贾兰要是懂事的话,自己个求上进,再加上他假父的关照,未来的成就无疑会高很多。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便到了这一年的年底。
这一年,对李崇来说,乃至于对整个大乾来说,都是喜讯不断。
史史鼎两兄弟,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。
组建商队再通西洋的远洋贸易,第一支远洋商队,也在大乾水师的护航之下,于上个月顺利启航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大喜讯,那就是东南沿海之税赋,也在时隔三十七年之后,第一次足额上缴给了大乾朝廷。
税银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八百五十四万两三钱六厘。
而随着这笔税银的押运进京,怎麽来合理使用这笔银子,不仅仅是内阁,乃至整个大乾朝堂都吵成了一锅粥。
文官大佬们的想法,是朝廷这些年的财政入不敷出,有了这笔银子,正好可以填补窟窿,再给各级官员加一点俸禄。
若是银子有剩馀的话,顺便再改善一下民生,比如设置平准仓,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银子等等等等。
可是李崇拿着他们的奏章,自己个算了一下帐,按照那些文官们的计划,填补完窟窿,再给各级官员加一点俸禄之后,不是剩下多少银子的事情,而是这八百多万两银子,他娘的根本都不够使。
李崇颇为恼怒,骂了几句之后,这才反应过来,不管是升斗小民做买卖,还是国家财政这种大事情,都逃不脱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这八个字。
看来这些家伙,都盯上了这笔税银,这是准备和朕在这打擂台呢!
而那些勋贵武将的奏摺,便简单粗暴多了。
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,打仗!
想想也是,大乾的军队要是不打仗,勋贵武将们哪来的机会升官发财呢?
而他们的着力点也极为巧妙,那就是东北鞑子。
毕竟这几年,东北鞑子虎视耽耽,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。
若非北静王水溶在那边严防死守,搞不好那些东北鞑子都已经打进山海关了。
对于勋贵武将们的提议,李崇只是接受了一半,那就是东北鞑子要灭,但不是现在。
而李崇现在要做的,便是在东北前线,持续性的爆兵,
因为李崇深知,一旦与鞑子开战,必须以举国之力将其彻底荡平,千万不能给鞑子喘息,和适应的时间。
毕竟大乾现在的武器装备,是远远优于鞑子的,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足。
若是不能将鞑子一举扑灭,若是打成持久战的话,给了鞑子足够多的反应时间,双方的这种武器代差,会被子以各种方式来抹平的。
而对于这笔税银的用处,除了在东北前线继续爆兵之外,李崇也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。
前阵子,史在上摺子报捷的同时,也提到了一件事情。
那就是与西洋贸易的海路开拓了,虽然暂时还得依靠大乾水师护航,但万事开头难,将来会一天比一天好的。
但问题是,倭患虽然平定了,可是那些倭寇大头目,却都藏匿在东瀛日本国。
若是不能将他们斩首示众的话,大乾此次平定倭患的国之大计,成果便有些不太圆满,
更为关键的是,这些人都是几十年的老倭寇了,若是再给他们几年时间,天知道他们会在日本国招募多少武士,再一次来袭扰东南沿海,重蹈倭寇之乱。
故而史提议,在大乾水师的基础上,再打造几十艘,乃至上百艘大型战船。
等水师大成之后,再以泰山压顶之势,逼迫日本国将这些倭寇大头目交出来。
然后当着日本国君臣百姓的面,将这些倭寇大头目斩首示众,以此震东瀛日本。
若是日本国胆敢抗拒天威,胆敢不交人的话,那好办,正好藉此为由,将日本国彻底屠灭,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倭寇之祸。
对史的这个方略,李崇是极为赞成的,
除此之外,他还多想了一层。
不,应该是两层。
其一是屠灭日本之后,用日本的银矿,来充盈大乾的国库。
其二则是李崇的后宫之内,至今还缺少几个日本娘们。
这些日本花姑娘,虽说给不了她们什麽名分,但是玩玩还是可以的。
毕竟李崇在上一世,东京非常非常的热,他可没少瞻仰岛国老师们的优秀作品。
哪怕是为了满足李崇心里的恶趣味,在他的后宫之中,也必须有日本娘们的一席之地而一想到日本这个国名,李崇也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东瀛岛国,本名邪马台,后来在东汉时期,邪马台国王派使者入汉都洛阳进贡,表示愿意永为大汉之臣属藩国。
因为嫌弃邪马台之国名粗鄙不堪,故而请天朝皇帝赐名。
当时的天朝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,他便将邪马台国,改名为倭奴国。
好嘛,嫌弃邪马台之名粗鄙,结果换来一个倭奴国,
这名字,简直是侮辱他妈给侮辱开门,侮辱到家了。
《新唐书·日本传》所载:「倭奴国自恶其名不雅」。
便是说,倭奴国对这个新国名很不满意,一直想让天朝皇帝给他们,重新赐一个寓意好一点的国名。
可是天朝皇帝,一直不怎麽搭理他们的请求。
这一拖,便拖到了唐朝。
唐高宗李治睡了小妈武则天,武则天后来又以周代唐。
可能是觉得所谓大周,名不正言不顺,统治合法性不足,武则天为了装裱门面,便想出来一个万国来朝,彰显新朝新气象的主意。
而倭奴国也藉此机会,再一次请求天朝皇帝,也就是武则天为其更改国名。
武则天在一次宴会之后,以倭奴国在日边,故以日本为名,正式将倭奴国改名为日本国。
和以前的倭奴国相比,日本国这个名字,简直好太多了。
其中蕴含日出东方之意,凭空给了倭人莫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。
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。
俗话说,女人管家,房屋倒塌。
只能说,这女人啊,是真的不适合当皇帝。
哪怕是强如武则天,在当了皇帝之后,也是昏招频出,
故而李崇决定,在屠灭日本之后,便将日本国的名字,重新改回倭奴国,并且万世不易。
有些扯得太远了,再说回东南税赋的具体用途,李崇的心里如此打算,但所谓政治,乃是妥协的艺术,故而对于那些文官的提议,李崇并不打算全盘否决。
毕竟想让他们干活,多多少少还是要给他们分润一些好处的。
故而李崇决定,八百多万两东南税赋,其中两百多万两,给那些文官,让他们填补今年的财政亏空。
至于历年的财政亏空,以后逐年填补即可,反正那些窟窿都存在了那麽多年,让其再多存在上几年,似乎也没什麽太大的影响。
尤为关键的是,这笔银子若是给了他们,那明年的远洋贸易所获之利,以及薛氏商行上缴的利润分红,他们便一个子儿都别再惦记了。
而文官提议给各级官员增加俸禄,呵呵,想都别想,至少在朕这一朝,你们便死了这份心吧!
大乾此时的俸禄水平,说高不高,但也不算太低。
至少让一个清官,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水准,勉强还是能做到的。
而对于那些贪官,即便你把俸禄再提高十倍,他们该贪污的,还是照贪不误,一两银子也不会少贪。
所谓养廉银,纯粹就是在一本正经的扯淡,与其说是养廉银,不如说是君臣之间的分赃大会,
来得更为妥帖一些。
当然,这些都还只是李崇的初步谋划,真正要拍板定夺,还得等到明日朝会之时。
翌日,朔日大朝会。